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学摘粹

猜你喜欢

  • 刺木果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即刺莓果,详该条。

  • 瘙疳

    病证名。出《医宗金鉴》卷六十九。又名臊疳。指下疳痛而兼痒,溃而不深,形如剥皮烂杏。即疳疮的一种。

  • 戊分

    即戊位。古天文学家取比较固定的恒星(二十八宿)以标志天体的部位。东西南北各七宿相连成一大圈,二十八宿各有方位。以十干之方位合之,则奎壁二宿当西北方戊位。《素问·五运行大论》:“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

  • 鼠牙半枝莲

    见《江西草药》。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 痰闭

    ①闷瘄之一。见于痰饮素盛的病儿,麻毒与痰饮相搏,内迫于肺,以致肺气不宣,疹难透发。症见气急发喘,满口痰涎,咯痰不出,喉间有声。治宜宣肺涤痰,用二陈汤加葶苈、瓜蒌仁、莱菔子、白芥子、枳壳、连翘、桔梗之类

  • 心气不足

    即心气虚。详该条。《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 猴草

    见《福建民间草药》。为老鸦糊之别名,详该条。

  • 蠹肉

    出《外科理例》卷一。即胬肉。见该条。

  • 病名。出《素问·大奇论》等篇。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的疾病。又名胎病,说明《内经》早已指出病因中的遗传因素。古代痫、癫二字通用,故痫亦称癫(见《景岳全书·癫狂痴呆》)。《千金要方》称为癫痫。俗名羊痫风。

  • 吃忒(te 特)

    即呃逆,又称咳逆。古称哕。《儒门事亲·治病百法·咳逆》:“咳逆,俗呼曰吃忒。”详呃逆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