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医贯砭

医贯砭

医论著作。清·徐大椿撰于1764年。本书是对赵献可医贯》一书所作的书评,采用引录或节录原文,逐段加批的形式,对该书重用温补和忌用攻下的理论、治则,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见解。作者指出当时医界中存在的拘泥于一、二温补成方治病之弊,主张辨证论治,有一定参考价值。但他对赵氏学说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则是片面的。

猜你喜欢

  • 黑耳草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黑及草之别名,详该条。

  • 墨斗草

    见《医学正传》。为墨旱莲之别名,详该条。

  • 黄心翳

    病名。见《世医得效方》卷十六。即白翳黄心内障。详该条。

  • 金寒水冷

    指肺肾虚寒。肺属金,肾属水。生理上互相资生,病理上互相影响。两脏虚寒,临床表现为咳嗽,吐痰稀白,喘促,畏寒肢冷,腰膝冷,浮肿。

  • 阳明

    经脉名称之一。包括足阳明胃经和手阳明大肠经。与太阳经互为表里。《素问·阴阳离合论》:“太阴之前,名曰阳明。”本经多血多气,阳气最盛,是在太阳和少阳两经阳气基础上的发展。《素问·至真要大论》:“两阳合明

  • 朱炎猛旭

    眼科病证。清·吕熊飞《眼科易秘》:“时维夏令,红障满轮,暑气熏灼,最易染人。”即天行赤眼,详该条。

  • 太医院同知

    元代医官职称。始设于1322年(至治二年),共2人,以协助太医院院使掌管医事。官阶正三品。

  • 肥气

    古病名。即肝积。《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难经·五十四难》:“肝之积,名肥气。在左胁下,如复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疟,连岁不已。”《济生方》卷四:“肥气

  • 糖刺果

    见《广西中药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 蛇退草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夜关门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