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指人体各种寄生虫病。古医籍记载的多指肠道寄生虫。
病证名。见《明医指掌》卷四。指因七情不舒,劳倦太过,气血两虚所致的发黄。《证治汇补·黄病章》:“虚黄,口淡,怔忡,耳鸣,脚软,怠惰无力,寒热微作,小便浊涩,皮肤虽黄而爪甲如常。”治宜益气健脾,养血固本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见该条。
牙齿焦枯。阴液受伤所致。齿焦有垢,为肾虚火盛,胃液未竭;齿焦无垢,为胃液大伤,脾肾之阴枯竭,病多危重。
见阴郄条。
病证名。指经期血从上逆,以致口鼻出血。曾鼎《妇科指归》:“经来时,忽从口鼻出者,因多食椒姜热极,火升血逆而上。治宜清热凉血。方用犀角地黄汤。”参见逆经条。
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上骱手法之一。应用于下颌关节脱臼的整复法。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六上:“人以手指牵其颐,以渐推之,则复入矣。推当疾出指,恐误啮伤人指也。”本法至今仍为临床所应用。
即降逆下气。详该条。
①见《昆明民间常用草药》。为透骨香之别名。②见《广西药用植物名录》。为雪药之别名。各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