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炼的异体字。详炼眉疮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金樱子之别名,详该条。
书名。1卷。18则。明·易大艮撰。作者认为“治病贵先识病性”,其特点是每证必据脉求因,审因辨证,推究病因及其传变,定方用药。治案层层设问以剖析病情、病因、病理变化及处方用药。治法以开郁为先,补益随后,
重,重叠,积累,亦作极。谓阴气积累过甚,必然向对立的阳气方面转化。《内经》对发病和病理变化规律的这一认识,有朴素的辩证法的内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出《灵枢·经脉》等篇。即外眼角。见眦条。
指枣、李、杏、栗、桃等五种果实。《素问·脏气法时论》:“五果为助。”
见《江苏药材志》。为石见穿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儿科医生。生平欠详。著有《小儿形证方》2卷。
病证名。遍身出现大小青紫斑点的证候。明·秦景明《幼科金针》:“小儿稍有寒热,忽生青紫斑点,大小不一,但有点而无头,色紫若葡萄,发于头面者点小,身上者点大,此表症相干,直中胃腑,邪毒传攻,必致牙宣。”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