挛证之一。见《证治准绳·杂病》。详挛条。
大便的别称。详该条。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北宋大臣。字唐夫。四川阆中人。真宗赵恒时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据《宋史》记载,在任广南西路转运使时,因见岭南病者求神不求药,遂将所集验方刻于州驿石柱上
眼的五轮之一。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即白睛。《银海精微》:“肺属金,曰气轮。在眼为白仁。”其疾患多与肺、大肠有关。详白睛条。
出《本草图经》。为龙葵之别名,详该条。
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与火的生克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互相协调,维持生理的动态平衡,称相济;互相失调称不济。参见水火不济、心肾不交、水亏火旺各条。
病证名。又名红汗。指急性热病在高热无汗的情况下,未发汗而忽然鼻衄不止,衄后反热退身凉,起到了汗出而解的同样作用,故称自衄。《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医经著作。方药中、许家松著。作者鉴于《黄帝内经·素问》中之天元纪、五运行、六微旨、五常政、六元正纪及至真要七篇大论辞理奥秘,难以解悟,遂融会前贤论注,结合心得体会和临床经验予以讲解。其特点是按照七篇大
病证名。出《备急千金要方》。又名舌短、阴强舌。因寒凝胸腹者,症见舌缩而四肢厥冷,脉象沉伏,治宜温中祛寒。因心脾积热者,症见舌缩难言,蒸蒸发热,脉沉而数,治宜清心开窍。
病证名。指孕妇由外伤造成的滑胎。怀孕后跌扑闪挫,或过劳及房室不节,直接损伤冲任,致使胎动,又有滑坠之势。症见腰痰腹痛,胎动不安,或阴道少量流血。当扶气养血安胎,预防滑坠,方用八珍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