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备急灸法

备急灸法

书名。1卷。十二世纪中期南宋·闻人耆年撰于1226年。1245年孙炬卿重刊,并附佚名氏《骑竹马灸法》及《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二种,三书合为一书,仍称《备急灸法》。书中介绍了22种急性疾病的灸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介绍了痈疽发背的一种灸法。《竹阁经验方》记录了30多个验方。建国后有影印本。

猜你喜欢

  • 心火内焚

    同心火内炽。详该条。

  • 李喧

    【介绍】:唐代医学家。撰有《岭南脚气论》1卷,已佚。

  • 田字草

    见《本草纲目》。为苹之别名,详该条。

  • 颏骨

    骨名。指下颌骨体。

  • 瘨(diān 颠)

    证名。指发狂或晕倒。《素问·腹中论》:“热中、消中,不可服高粱、芳草、石药,石药发瘨,芳草发狂。”详癫条。

  • 佛顶疽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顶门痈。详该条。

  • 张凤逵

    【介绍】:见张鹤腾条。

  • 捻转行气

    行气法之一。指用捻转的手法来控制针感传导方向的方法。金·窦汉卿《金针赋》:“欲气上行,将针右捻,欲气下行,将针左捻。”据针灸临床实践,捻转的手法虽可促使针感的产生和加强传导,但对针感传导方向的影响似无

  • 定光廓

    眼的八廓名称之一。用相应脏腑的功能命名者。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一:“巽为金井,经引髓海,络连肝膈……主血脉舒敛,舒则敷荣,敛生内照,曰定光廓。”因髓海属肾,肝藏血,肝肾同源,肾水足则肝血充实,目得

  • 肝郁

    肝气郁、肝气郁结的简称。见《赤水玄珠·郁证门》。肝有疏泄的功能,性喜升发和疏泄,如因情志不舒,恼怒伤肝,或因其他原因影响气机升发和疏泄,均可引致肝郁之证。表现两胁胀满或窜痛,胸闷不舒,胁痛常随情绪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