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回阳玉龙膏,见该条。
见《中药材科技》(1):34,1979。为法罗海之别名,详该条。
见《丹溪心法》卷二。即紫菀散第五方。见紫菀散条。
见《湖南药物志》。为东风菜之别名,详该条。
由气血受邪毒所困而壅塞不通,引起局部肿胀的症状。《素问·生气通天论》:“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灵枢·痈疽》:“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不通则卫气归之不得复反,故痈肿。”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三。即涌泉疽。见该条。
病名。即生于肩井穴处的肿块。出《外科启玄》卷九。多因肩部负重或枕卧冷处,血脉不畅,气血凝聚所致。症为肩部生局限性肿块,亦可破溃流脓血。早期宜用灸法令其消散,或用粉霜点之。
见《证治准绳·类方》第四册。即茯苓丸第四方。见茯苓丸条。
病名。《疡科心得集》卷中:“小肠痈者,少腹肿而硬,按之则痛,左足屈而不伸,溲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则腹胀大。”治法:脉迟紧者脓未成,宜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已成,宜薏苡仁汤(《三因
即切脉。《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详切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