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夹阴伤寒

夹阴伤寒

病名。①指因房劳伤肾,复感风寒而致病。《伤寒全生集》卷一:“若脉沉足冷,面赤微热,此皆夹阴伤寒也。”《重订通俗伤寒论·夹阴伤寒》:“房劳伤精而后骤感风寒,或夏月行房后,恣意乘凉,触犯风露。证身热面赤,或不热而面青小腹绞痛,足冷踡卧,或吐或利,心下胀满,甚则舌卷囊缩,阴极发躁,或昏沉不省,手足指甲皆青,冷过肘膝,舌苔淡白滑嫩,或苔黑滑,舌本胖嫩。脉六部沉细,甚或伏绝,或反浮大无伦,沉按豁豁然空。”治宜“外则先灸关元气海以回元阳;内则先用参附再造汤,助阳发表,或用麻附细辛汤加人参干姜,温经散寒。如脉伏绝,阴极发躁,继即神气昏沉,不省人事者,速用回阳急救汤,提神益气,回阳生脉。”也有用来复丹二钱研末,放入脐中,或用麝香少许置脐中,上罨活杀白鹁鸽对剖半只,内去肠杂,外不去毛,用布扎紧,约三小时即去之。参见阴证伤寒条。②指伤寒而兼阴寒内盛之证。出《轩歧救正论》。外感风邪,内伤寒冷,头痛发热口渴呕吐大便清利,胸腹疼胀,燥闷不眠,脉浮数无力,宜参附理中汤

猜你喜欢

  • 葛思恭

    【介绍】:参见葛应雷条。

  • 热痿

    痿证之一。指痿证由内热所致者。见《医学纲目》卷十七。多因内热灼阴耗血,筋失濡养所致。症见身热骨蒸,筋骨痿软,不能步履等。治宜滋阴清热,补肝肾,强筋骨等。方用虎潜丸加减。

  • ①五脏之一。与胆相为表里。居于胁下,其经脉布于两胁。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素问·五藏生成论》:“人卧则血归于肝。”又主筋,全身筋腱关节的运动功能,须赖肝的精气滋养,

  • 茎垂

    阴茎和睾丸的合称。《灵枢·邪客》:“辰有十二,人有足十指,茎垂以应之。”

  • 太白石

    出《名医别录》为礜石之别名,详该条。

  • ①即前臂。又称下膊。指肘以下,腕以上的部分。《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下肘内,循臂内后廉。”②上肢由肩至腕部分。即上臂和前臂的合称。《类经图翼》:“肘之上下皆名臂。”

  • 怒伤

    指因郁怒所致的疾病。《医醇賸义·怒伤》:“怒甚则胁痛,郁极则火生,心烦意躁,筋节不利,入夜不寐。”用冲和汤等。参见善怒条。

  • 成无己

    【生卒】:十一世纪【介绍】:金代医学家。聊摄(今山东聊城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精心研究仲景《伤寒论》,对辨析表里虚实有独到之处。根据《内经》、《难经》等古医书理论对《伤寒论》作全面注解、辨析,于11

  • 白面姑

    见《广西中兽医药用植物》。为三白草之别名,详该条。

  • 薄厥

    古病名。因大怒而致的厥证。出《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指因暴怒等精神刺激,致阳气亢盛,血随气逆郁积头部,而出现卒然厥逆、头痛、眩仆的昏厥重症。参见中风、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