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①出《洞天奥旨》卷十一。即骨瘤,详该条。②出《中西合纂外科大全》卷三。即筋瘤,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为冬瓜子之别名,详该条。
又称吞酸、醋咽。《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食后噫醋吞酸,皆宿食证,俗谓之咽酸是也。”详吞酸、吐酸条。
病证名。亦名经来浮肿、经来遍身浮肿。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头面四肢或遍身浮肿的病证。多由脾虚、肾虚、或气滞血瘀所致。若因久居湿地或经期冒雨涉水、湿气内侵或饮食劳倦伤脾,经行时阴血注于冲任,气随血
【介绍】:晋代医生。善治喘病,自拟三物散治喘,效果较好。
推拿方法。又作括沙。用边缘光滑的瓷器或硬币,沾取植物油或温水刮颈项、肩胛、背部或肋间等处,自上而下,由内向外反复数次,到皮肤出现紫红色为止。常用于感冒、中暑、恶心、呕吐、头昏头胀、胸闷、腹痛、腹泻、食
病名。《素问·风论》:“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系指一种以便血为主症的疾病。后世用其名而含义不一。①指大肠久积风冷所致的便血。《太平圣惠方》卷六十:“大肠中久积风冷,中焦有虚热,……风冷热毒,搏于
①《洁古家珍》方。天南星、半夏各一两,橘皮二两。为粗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人参、生姜煎汤送下。治咳嗽痰喘。②《卫生宝鉴》卷十一方。肉桂、草乌头各一字,半夏五钱。为末,生姜汁浸,蒸饼为
《证治准绳·幼科》集八方。炒使君子十个,甘草(胆汁浸一夜)、芜荑各一分,炮苦楝子(去核)五个。为末,每服一钱,水煎服。治小儿蛔疳,腰痛时作,肚胀青筋,呕吐清沫。
见《本草纲目》。为蚕退纸之别名,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