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围药、箍药同义。是在肿疡周围,敷布一圈湿润药泥。有使疮形缩小高突,容易化脓溃破和制毒扩散的作用。一般用于肿疡初起,溃脓后余肿未消,亦能帮助消肿。通常阳证用金黄散,选用葱汁、麻油、菊叶、丝瓜叶捣汁调敷
见龙木论条。
见《药材学》。为肥皂荚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系指口唇肿起,翻突如菌状者。《鲍氏验方新编》卷一:“嘴唇陡然翻突,形如猪嘴,此名唇菌。乃心脾热毒所致。”
病证名。见秦伯未《中医临症备要》。胞轮振跳之俗称。详该条。
婴儿出生后,左右顶骨与枕骨形成的三角形骨间隙。参囟条。
内经十二脉之一。超越寸口而上鱼际的脉象,主气有余。《诊家正眼》:“曰溢者,自寸口上越鱼际,气有余也。”
【介绍】:宋代医生。广州人。曾专心研究医学,常为贫苦人治病而不受酬报。
病证名。即小儿惊。出《诸病源候论》。详小儿惊条。
病名。出《保婴撮要》卷十三。即腹皮痈。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