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出《医宗金鉴》卷八十八。即下颌骨骨折。因跌扑碰撞所伤,腮唇肿痛,下颌骨振动虚浮,进食困难;重者闭目神昏,心悸神乱,气弱体软。治宜手法整复,外贴万灵膏,用布兜缚顶上;内服大活络丹,齿伤者可搽固齿散
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一。即疔疮。见该条。
古病名。见《圣济总录·骨蒸传尸门》。又名传尸、劳瘵、尸注、殗殜、复连、骨蒸等。系一种相互传染而广泛流行的病症,包括现代医学的结核病。《证治要诀·虚损门》:“传尸劳,骨肉相传,甚至灭门。此其五脏中皆有劳
推拿穴位名。即奶旁。见该条。
即全身水肿。因水湿潴留于皮肤经络所致。多见于风水,有虚实之分。《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此法宣散水湿,兼清胃郁热,湿重加白术;恶风加
病名。即指关节脱臼。见《伤科大成》。因跌扑、扭打所致。局部疼痛、肿胀、明显凸出畸形,活动受限。宜手法拔出捏正以复其位,并予固定。可选服复元活血汤、七厘散、云南白药等,外敷梔乳散;肿消痛减后,以海桐皮汤
证名。见《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在外感热病过程中,突然发生战慄,继而全身出汗,称为战汗。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表现。正能胜邪,则邪随汗解,病转痊愈。《广温热论·战汗》:“温证不论初起未传,俱以战汗为
出《药性论》。为火麻仁之别名,详该条。
项背强硬,俯仰不舒,不能自如的症状。《素问·刺腰痛》:“腰痛侠脊而痛至头几几然。”《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
病证名。又名仲夏痹。十二经筋病候之一。《灵枢·经筋》:“手太阳之筋……其病,小指支肘肉锐骨后廉痛,循臂阴入腋下,腋下痛,腋后廉痛,绕肩胛引颈而痛,应耳中鸣,痛引颔,目瞑,良久乃得视。颈筋急则为筋瘘颈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