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指痔之形似翻花者。见《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多因患痔夹感热毒,气血壅滞所致。症见肛肠痔脱出,其形如翻花状,肉色紫黑,痛流血水。治宜凉血解毒。内服犀角地黄汤;外用荆芥、防风、朴硝煎汤薰洗,或配合擦万
病名。指盘肠而生的痔疮。《疮疡经验全书》卷七。多因气血虚损,湿热侵入大肠所致。症见直肠脱出二三寸,痔核如棉子大,环聚而生,肿痛溃浓,甚或阴部亦肿,过劳易发,治宜托里排脓,兼服金蚣丸、中九丸。外用麻凉膏
证名。见《银海精微》。指眼觉沙涩,有异物感。又名碜涩、瘾涩。多由风热、肝火、阴虚火旺或异物入目所致。症见眼内沙涩外,多伴有羞明流泪,红赤痒痛等。常见于外障眼病。宜结合眼及全身证候辨证施治,分别选用祛风
指针刺前,将针置于机体近处暖热后再予针刺。《针灸聚英》引《素问遗篇注》:“毫针于人近体,暖针至温,又曰著身温之。”意同口温,今已废用。
古代对医疗技术较差的医生的称谓。《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下工十全六。”意思是说,下工在治疗疾病上治愈率只有60%。《素问·八正神明论》:“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败,救其已成者,言不知三部九候之相失,因
病名。八瘕之一。《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青瘕聚在左右胁下,藏于背膂,上至肩胛,其苦腰下急痛,腹下气冲,面色黄,四肢肿,二便难,喜唾涎,不可多食。”《类证治裁·痃癖癥瘕诸积论治》:“青瘕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引倪涵初方。又名补理第三方。黄连(酒炒)、黄芩(酒炒)各六分,白芍药(酒炒)四分,陈皮六分,白术(土炒)、当归、党参、炙甘草各五分。水煎,空腹服,药渣再煎再服。治下痢日久
见《广西中草药》。为伽蓝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圣济总录》卷一百八十二。小儿丹毒之一。系丹毒发生于两足底心、两足跗、背部者。治宜内服抑火制阳丹,外敷黄柏散。余见丹毒条。
【生卒】:1552~1620?【介绍】:明代医家。字山甫,别号鹤皋。歙县(今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很多,攻读古代医学名著,游历于江、浙、安徽等地,求师访友,在宣城一带行医,很有名声。著有《医方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