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应其南

应其南

【介绍】:

清医家。道光、咸丰(1821-1861)年间外科名医,善针治疔疮。尝谓疔疮见症急骤,针挑一法,立见神效。但其术大抵秘而不传,传而不详。乃博采秘方,参以己见,详明针法,绘图注说,纂为《疔疮要诀》,记述吊角疔、牙车疔、喉旁疔等99种,末附疔疮方。1874年其侄遵诲为之刊行。

猜你喜欢

  • 巨分

    口角两侧大纹处。《灵枢·五色》:“巨分者股里也。”张景岳注:“巨分者,口旁大纹处也。”即认为巨分的异常可以反映大腿内侧的病证。

  • 冷涎

    六涎之一。多由“脾气不运,复因肝气所乘,伏而不动,停水滞谷”(《史载之方》)而成。其症可因怒而诱发。症见心前溃乱不快,闷倒不省人事,四肢渐次发冷等。治宜温化痰涎。用青州白丸子。

  • 钱氏小儿药证直诀

    见小儿药证直诀条。

  • 月经来如胆水

    病证名。指经期阴道流出黄绿色的液体。清·何应豫《女科备考》:“月经来如胆水,五心作热,腰痛并小腹痛,面色萎黄,不思饮食,乃气血虚弱。先用黄芩散(黄芩、川芎、当归、甘草、知母、花粉)退其热,后用调经丸(

  • 润泽丸

    《丹溪心法附余》卷十三引丹溪秘方。麻子仁、当归、桃仁、生地黄、枳壳各一两。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腹服。治大便不通。

  • 邪气

    即病邪。《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参见邪条。

  • 淋丝

    淋病症状之一。慢性淋病时尿液一般透明,但可见棉花纤维样物浮游于尿中,由包皮垢、上皮细胞、脓球等构成,故名。详淋病条。

  • 支饮

    四饮之一。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治》。因饮邪停留于胸膈之间,上迫于肺,肺失肃降所致。主要症状为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能平卧,外形如肿,或兼见头晕目眩,面色黧黑,心下痞坚等。治宜温肺化饮平喘为主。方

  • 气壅喉痹

    病名。多由痰毒邪火之气壅塞肺系,肺气闭郁,气机不利所致。症见咽喉肿痛,痰涎稠粘,身发寒热。治宜宣肺气、祛风痰、清热毒。用荆芥、防风、桔梗、蝉蜕、僵蚕、瓜蒌、陈皮、枳壳、法夏、黄芩、梔子等煎服。

  • 原瘄要论

    书名。清嘉庆年间袁氏(佚名)撰。1卷。刊于1828年。本书简要论述麻疹(即瘄)的诊断、治疗及合并症等,并附虞氏麻疹治法一文。现有《中国医学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