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本草拾遗》。为韭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指因火盛所致的消渴病。消渴病以阳消居多。详消渴条。
古时纺纱织线之针。《灵枢·九针论》:“二曰员针,取法于絮针。”
刺法用语。见《难经·七十九难》。与迎而夺之对举。指补法要顺着经气,以补益不足。
同里实。详该条。
【介绍】:参见程衍道条。
见《张氏医通》卷十六。即人参养胃汤,见该条。
【介绍】:见王翃条。
①《增补万病回春》卷二方。炒香附、砂仁、苍术(米泔浸炒)、厚朴(姜汁炒)、陈皮、茯苓(去皮)各八分,人参、木香各五分,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七分,炙甘草少许。为粗末,加生姜、大枣,水煎服。治脾胃不和,不思
病证名。又名疳蚀疮。指承浆部位成片赤烂。清·吴溶堂《保婴易知录》:“生于唇下,或小儿赤烂,用甑盖上炊流汁涂之,重者以青蛤散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