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分类之一。《脉诀》把二十四脉分为七表、八里、九道三类。八里即微、沉、缓、、迟、伏、濡、弱八种脉。
病名。蛊毒病之一。《诸病源候论·蛊毒病诸候》:“其脉缓而散者,病发之时,身体乍冷乍热,手脚烦疼无时节,吐逆,小便赤黄,腹内闷,胸痛,颜色多青,毒或吐出,似蜣螂有足翅,是蜣螂蛊。经年不治,啖人血脉,枯尽
病名。①内科消渴病的上消、中消、下消的合称。亦称三痛。《太平圣惠方》卷五十三:“夫三痟者,一名痛渴,二名痛中,三名痛肾。……一则饮水多而小便少者,痟渴也。二则吃食多而饮水少,小便少而黄赤者,痛中也。三
①经穴名。位于腹部者,称腹通谷,属足少阴肾经;位于足部者,称足通谷,属足太阳膀胱经。②经外奇穴名。《千金要方》:“心痛恶气上胁急痛,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主治心痛,胁痛,乳腺炎,肋间神经痛等。艾
【介绍】:见祝尧民条。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二。其状三角,顶有黑点,根脚有赤色或突起,身有寒热,治同疔疮。
【生卒】:1900~1963【介绍】:原名余愚,字择明。江苏阜宁人。少年时随其父余奉仙学医、应诊,1929年迁居上海,以擅用经方著称,并创办上海中医专科学校。1956年膺聘、任职于中医研究院、北京中医
眼科病证。《证治准绳·杂病》:“谓视日与灯烛皆生红晕也,……皆是实火阳邪发越于上之害,诸络必有滞涩,轻者晕小而淡,重者晕大而浓。”多见于绿风内障或眵泪粘稠之外障眼病。参见目晕条。
病名。因药服或误服巴豆过量而出现中毒症状者。症见口咽热痛,面赤,五心烦热,剧烈腹痛腹泻。严重者可致昏迷,黄疸,肾脏损害,甚至休克死亡。治疗宜中西医结合救治。《本草纲目》卷四载有解巴豆毒的药物,如黄连汁
病证名。出《灵枢·经脉》。又称阳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