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囊撮要》方。大蝦蟆一个,砂仁不拘量。将砂仁研末,装入蝦蟆腹内,令满,缝口,用泥周身封固,炭火煅红,候冷,将蝦蟆、砂仁研末,作三次服,陈皮煎汤送下。功能行气消积。治气臌;并治小儿疳疾,面黄肌瘦,肚腹
指素有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的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亡血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寒慄而振。”
病名。见《景岳全书·杂证谟》卷二十八。系指喉痹之因于阴虚者。若因肾阴亏损者,症见咽干少津,咽喉微痛而渴欲饮水不解,至夜尤甚,或耳鸣盗汗,腰膝酸软,牙龈出血,尺脉无力等。故张景岳云:“阴虚喉痹,其证亦内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出清·吴鞠通《解儿难》。小儿食伤脾胃之阳,呕吐、腹泻引起津液枯竭,经脉失养而致发痉,亦有脾肾阳虚而致者。治以调理脾胃为主,用参苓白术散之属;脾肾阳虚者,用理中汤加丁香、肉桂、肉果
①同血。营为血之气,营血并提,常泛指血而言。详血条。②温病辨证中的两个阶段或病位。详卫气营血辨证条。
冬季应时的脉象。出《素问·脉要精微论》。冬季严寒,阳气固密,脉象相应沉伏,像秤锤一样下垂。
【介绍】:见吕留良条。
眼科病证。系指白睛满布赤丝血络的证候。常见于风火眼、火疳等多种眼病。
病证名。见《普济方》卷三百五十八。即手冷、足冷、气冷、唇冷、面冷。为初生儿全身阳气衰竭的危象。
病名。镟。即旋。耳镟疮,系指耳后缝间生疮。亦有谓之为月蚀疮。《外科大成》卷三:“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常见于小儿。多由胎毒未净,湿热炎上所致。治宜解毒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