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津液精血不足所出现的病证。出《素问·调经论》。多由真阴虚衰或热病伤阴,或久病耗伤阴液所致。《景岳全书·传忠录》:“阴虚者,水亏也,为亡血、失血,为戴阳,为骨蒸劳热。”症见形体消瘦,骨蒸潮热,盗汗遗泄
出《雷公炮炙论》。为密蒙花之别名,详该条。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四方。又名五皮散。炙大腹皮、炙桑白皮、茯苓皮、生姜皮、陈皮各等分。为粗末,每服四钱,水煎,或用磨木香水煎,热服,日二至三次。功能利湿消肿,理气健脾。治皮水,四肢头面悉肿,按之没
推拿穴位名。又名门、版门。①位于手掌大鱼际处(见《小儿推拿方脉活婴秘旨全书》)。治气促,气攻,气吼,气痛,呕胀等症,并止小肠之寒气。《幼科推拿秘书·推拿手法》:“版门穴,在大指下,高起一切平肉如板处。
病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一。①指病在上腭。多由心脾有热,或风热过甚,致上腭肿起。形如梅子,外无寒热,内时作烦。《医宗金鉴》卷六十六:“重腭生于口上腭,时觉心烦梅子形。”治宜疏风清热,消肿解毒。可选用
病名。《圣济总录》卷二十:“风冷痹。论曰:痹虽异状,此皆本于三气。寒气多者,谓之冷痹。其证令人脚膝痠疼,行履艰难,四肢麻,身体俱痛,甚则有一身不随者。”本病如见身体不随,四肢麻木,不觉痛痒,不能言语者
伤寒病因。《诸病源候论》卷十:“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焉。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为寒毒藏于肌骨之中,至春变为温病。”
经外奇穴名。出《针灸大成》。位于前臂桡侧,列缺穴上方之静脉处。主治中风口,下牙痛,手痛等。艾炷灸3~7壮。
【介绍】:唐代医生。撰有《五脏论》1卷,已佚。
与囟、顖通。详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