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帚菜子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为地肤子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唐代医家。曾对孟诜《食疗本草》一书的内容进行补充达八十九种。
指肝火病症中表现于上部热象或具有上冲性特点者,因火性炎上之故。参肝火条。
指对针刺特别敏感的人。这种人接受针刺或电针时,沿经络循行路线出现感传现象或皮肤反应,十二经脉中有六条经以上出现全经传导,其余的感传也通过肘膝关节以上,即称经络敏感人。通过大量普查,各地陆续发现这类敏感
病名。身面皆肿的病证。出《小儿药证直诀》卷上。其病机是“肾热传于膀胱,膀胱热盛,逆于脾胃,脾胃虚而不能制肾,水反克土,脾随水行,脾主四肢,故流走而身面皆肿也。”参见小儿浮肿条。
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泽兰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明代医生。字改斋。履籍不详。擅长小儿科,著有《保婴直指》(佚)、《痘疹玄机》四卷。对于痘疹,主张不泥守前人的方剂,应当根据人的气血虚实寒热以及痘疹的多少轻重等不同情况,灵活施治。
背部脊柱两旁的肌肉群。
见《张氏医通》卷十。即临产。详该条。
《外科真诠》方。生地黄、牡丹皮、玄参、牛膝、赤芍药、天花粉、甘草。水煎服。治丹毒热在胆经,色赤,陷于皮肤之内,灯下视之如纱裹朱砂。
二十三蒸之一。见《诸病源候论·虚劳骨蒸候》。详二十三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