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外感舌见紫青。若淡紫带青者,为素体虚寒,内有食滞。外感寒邪,宜辛温解表,兼以消导。若舌紫而赤,为素体阴虚,误用温补,虽有外感而里热炽盛,宜解表中侧重清里(见《伤寒舌鑑》)。
指涕、泪俱出。《灵枢·口问》:“故悲哀愁忧则心动……液道开,故泣涕出焉。”
间日疟的俗称。见《医略十三篇》卷九。详子母疟条。
病名。指上下牙床尽处肿起疼痛,开口不便者。《重楼玉钥》卷上:“是症生上下牙床尽处,根上浮肿,以致闭口不便,两齿难合,咀嚼艰难。初起生在一边,或延生两边者。”多由阳明火毒炽盛上冲所致。治宜泻火解毒。用清
针灸治疗法则。同合治内腑。即六腑的疾病,可用该经的下合穴治疗。详下合穴条。
病证名。小儿痉病之一,又名虚热痉。即肝血亏虚而致的痉证。清·吴鞠通《解几难》:“肝主血,肝以血为自养,血足则柔,血虚则强,故曰本脏自病。”临床见于温热病后期,因汗多亡血而致。如急性中毒性脑病。治当育阴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兰花之别名,详该条。
中药炮制法之一。有的药物用火煨去油,如肉豆蔻可用湿纸包裹火煨去油。有些不宜火煨去油的,如巴豆、续随子等,可放在吸水的纸内压榨去油,或研细加水,待油浮起,倒去水和油便得。其目的在于减低药物的烈性或毒性。
病名。出《疡医准绳》卷三。即手心毒偏于掌边者。见手心毒条。
《仙传外科集验方》方。当归三两,甘草、黄芪、白芍药、天花粉各一两,熟地黄、生地黄各半两,金银花二两。为粗末,每服五钱,水煎去滓,病在上者食后服,病在下者食前服。治恶疮初起,及痈疽、疔疮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