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保健机构。据载系专供宫廷人员疾病的疗养而设置的。
即阳盛。《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阳胜则阴病。”见阳盛条。
即变蒸,详该条。
即肾气丸,见该条。
水清之时。《素问·阴阳类论》:“阴阳交,期在溓水。”张景岳注:“溓,音敛,清也。”水清之时,相当于中秋。
骨名。见《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又名柱骨。参见柱骨条。
即黄疸。详该条。
《丹溪心法》卷二方。栝蒌仁一两,半夏二钱,贝母三钱。为末,蒸饼为丸,麻子大,每服一百丸,姜汤送下。治郁痰。
【介绍】:明代医家。字履祥。休宁五城(今安徽休宁)人。弃儒学医,擅长针灸,在当地闻名。撰有《麻痘秘法》、《本草类方》等书,未见刊刻。
小儿面部望诊的部位。见《奇效良方》。即风池直上发际处。左为日角,右为月角。参见太阳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