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书名。52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6年。本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广泛地向药农、民间医生、猎人、渔人等劳动人民学习与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物学知识,并参考各类著作八百余种,经过长期的刻苦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卷1~2集录各家本草学序例。卷3~4以证候为主,分述所用药物。卷5以后,将药物分为天水类、地水类、火类、土类等62类,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374种),收载方剂一万多首,插图一千多幅。每种药物分列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项。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也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李氏论述药物,在很多方面体现了人定胜天的唯物主义思想。本书不仅是一部中药学著作,书中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举凡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至于历史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成就。所以也可以说,本书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对科研、临床、教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部巨著受到国内外科学界的重视,据考证,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曾提到过“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可能就包括《本草纲目》在内。此书在科学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已被部分或全部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建国后有影印本和校勘排印本。

猜你喜欢

  • 平血饮

    见《观聚方要补》卷八。即升麻葛根汤,见该条。

  • 汗空

    空同孔。亦称毛孔、玄府。《素问·水热穴论》:“所谓玄府者,汗空也。”

  • 麦粒灸

    灸法术语。指用麦粒大小的艾柱施灸,故名。一般作直接灸用。《备急千金要方》:“哕,灸承浆七壮,炷如麦大。”

  • 陈自明

    【生卒】:约1190~1270【介绍】:宋代著名的医学家。字良父,晚号药隐老人。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代以医为业,曾任建康府明道书院医学教授。我国古代妇科包括在大方脉内,没有形成独立的科目,唐宋以来

  • 费养庄

    【介绍】:见顾金寿条。

  • 火热头痛

    火头痛的别称。《医林绳墨·头痛》:“有心烦头痛,病出于耳,其络在于手足少阳二经。其症自耳前后痛连耳内,痛甚则心烦。治宜黄连、山栀之属,泻之则愈,此为火热之头痛也。”详火头痛条。

  • 婴幼疮疡

    《外科精要》谓“凡小儿属纯阳,其痈疽之疾也,多因心气热而患之。”《婴童百问》谓痈疖肿毒,皆由气血凝滞而有热毒之气乘之,结聚而成。因婴幼儿脏腑娇嫩,气血未充,肌肉不坚,筋骨尚脆,故凡患疮疡者,一般宜清热

  • 油肿赤硫丹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五色丹。见该条。

  • 羊舌

    病证名。见陆乐山《养生镜》。舌体歪斜的证候。多为风邪伤及心肺所致。其症舌斜左边,眼亦斜左边;舌斜右,眼亦斜右。宜针刺金津、玉液、肩井、肺俞、少商、中冲等穴。

  • 艾卷

    即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状长卷,故名。又称艾条。一般长20厘米,直径1.5厘米,重约10克。艾卷可以用纯艾绒或艾绒掺药制作,前者称纯艾卷,后者称药艾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