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朱琏

朱琏

【生卒】:1910~1978

【介绍】:

现代针灸学家。江苏溧阳人。早年学习现代医学,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历任中国医大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副部长、中央卫生部妇幼保健局局长、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针灸研究所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响应毛主席的号召,在延安以任作田老中医为师,学习针灸,致力于研究针灸学,早在解放战争中即从事针灸的著述。全国解放后,即创办针灸疗法实验所。所著《新针灸学》,于1951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为针灸学中以中西医结合的观点进行研究的早期著作之一,曾被译为朝、俄等多种文字。数十年来,她还积极举办针灸人员培训班,培育人才,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

猜你喜欢

  • 外科证治全生集

    书名。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清·王维德撰。刊于1740年。本书分6部分,即①论证,总述痈疽的诊治要点;②治法,按人体上、中、下三部分论各种外科病证的治疗;③医方,共载外科效方75首;④杂证,载内、

  • 龙虎

    养生术语。炼丹中龙为水,虎为火,又龙为坎,虎为离(据《苏沈良方》)。气功中龙指心火,虎指肾水。又常以两字代表性别,龙为男,虎为女(据《遵生八笺》)。

  • 柳州医话

    又名《柳州医话良方》。1卷。清·魏之琇撰,王士雄辑评。约刊于十九世纪中期。本书系王氏将魏之琇《续名医类案》一书中原按语85条,单方100余条予以汇编,并附加评按而成。魏氏原按语评论各家医案审证制方,指

  • 杨梅痘

    证名。见《医宗金鉴》卷七十三。又名杨梅痘子。因其形如赤豆,嵌于肉内,坚硬如铁。

  • 伤寒典

    书名。2卷(即《景岳全书》卷7~8)。明·张介宾撰。张氏据《内经》“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的理论,阐述伤寒多种病证,并从八纲的角度予以辨析。其治法部分主张“古法通变”,吸取《伤寒论》以后诸家的学术

  • 净府汤

    《疡医大全》卷二十一方。柴胡、山楂、猪苓、茯苓、泽泻、莪术(醋炒)、三棱(醋炒)各一钱,黄芩、白术、半夏(姜汁炒)、人参各八分,胡黄连、甘草各三分。加姜、枣,水煎服。治小儿一切癖块,发热口干等症。

  • 口渴

    渴之俗称。详渴条。

  • 扁竹

    ①见《植物名实图考》。为鸢尾之别名。②出《本草崇原》。为萹蓄之别名。各详该条。

  • 通身肿

    证名。即遍身肿。《诸病源候论·水肿病诸候》:“水病者,由肾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又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液皮肤,流遍四肢,所以通身肿也。令人上气体重,小便黄涩,肿处按之,随手而起是也。”

  • 热痫

    病证名。小儿内有积热所致的痫证。《太平圣惠方》第八十五卷:“夫小儿热痫者,由气血不和,内有积热之所致也。”其症口眼相牵,手足抽掣,腰背强直,口中吐沫,鼻里作声,颈项反张,壮热啼哭。治宜退热除痫。用羚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