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本草纲目拾遗》。为柳花之别名,详该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阴都。见该条。
“五态之人”的一种类型。出《灵枢·通天》。其外貌特征是“然黑色,念然下意,临临然长大,腘然未偻。”性格特征是“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抑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其体质特点是“多阴而无阳
见《中药志》。即密陀僧,详该条。
见《广西中药志》。为大茶药根之别名,详该条。
意念。《素问·宣明五气篇》:“脾藏意。”《灵枢·本神》:“心有所忆谓之意。”又“脾忧愁而不解则伤意,意伤则悗乱,四肢不举。”
证名。简称撮空。指患者神昏时,两手向空作抓物状。常与循衣摸床等症同时出现。不论见于实证或虚证,多属病情危重。《普济本事方》卷九:“又有人病伤寒,大便不利,日晡发潮热,手循衣缝,两手撮空,直视喘急。……
《卫生鸿宝》卷一方。青黛、煅蛤粉各三钱。为细末,炼蜜为丸,指头大,每服三丸,睡前噙化。治肝火犯肺,头晕耳鸣,咳痰带血,咽喉不利,胸胁作痛等症。
音义同“燕”,烧灼的意思,指火针或用火烧灼等一类治疗方法。《灵枢·病传》:“或有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焫、饮药之一者,可独守耶?将尽行之乎?”
【生卒】:1397~1496年【介绍】:明代本草学家。字廷秀,号止庵。云南嵩明县杨林村人。读书很多,通晓经史各家书籍,并且精于医药。因不愿做官,居住在民间,常和农民以及少数民族兄弟生活在一起。著述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