痧证之一。见《痧胀然犀照》。详痧烦、痧睡条。
浊病的简称。又名赤白浊、二浊。①指小便浑浊之症。见《丹溪心法》卷三。小便浑浊,色赤或有血者称赤浊,无血而色白者称白浊。《时方妙用》卷四:“浊者,小水不清也。”由湿热下注则为浊病。湿胜于热则白,热胜于湿
唐代太医署中一种职称。署中共设24名药童,其职责为协助主药整理药品,官阶从八品下。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土贝母之简称,详该条。
书名。①清·何梦瑶撰。2卷。刊于1872年。作者将药物分为草、木、果、谷、菜、金石、虫介等类,并以韵语的形式介绍316.种常用药,内容比较简要。②清·陈明曦撰。2卷。约刊于1895年。全书共载药物27
见《本草从新》。为脐带之处方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杨梅疮毒未尽,漫延上冲于咽所致,参见杨梅喉癣条。
见清·叶小峰《本草再新》。为莱菔叶之别名,详该条。
针刺手法。又称三退一进。见《针灸大成》。指一次进针至深部,然后按深、中、浅次序分次退至皮下的针刺方法。操作时不论进退,每层均应根据需要作提插、捻转等手法。如需继续刺激,可以重复操作。
见《药材资料汇编》。即樟木。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