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枕藏外科图

枕藏外科图

外科著作。又名《枕藏外科形图诸说》。2卷。清·胡瑔撰。刊于1767年。此书以病名为条目,论述外科疮疡诸证130条,每条有论有图,尤其突出临证治法,附有作者临证心得。卷末列外科常用方剂97首。现存初刻本。

猜你喜欢

  • 小儿秋痢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小儿脾胃嫩弱,内为乳食所伤,秋风飒动,凉燥之邪伤及元气,以致食积热毒,蕴积而成。症见里急后重,腹痛便脓。宜用香连丸、黄连香薷饮加减。痢久,白多,便溏者,宜益黄散。

  • 胸胁苦满

    证名。出《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指胸胁部满闷不舒。《内经》有“胸胁支满”(《灵枢·经脉》)、“胸胁满”(《素问·刺热论》)的记载,义同胸胁苦满。因肝胆经气机失调,胆火内郁于胸膈所致。常见于少阳病

  • 槟榔皮

    见《本草经疏》。为大腹皮之别名,详该条。

  • 金顶龙芽

    出清·赵楷《百草镜》。为仙鹤草之别名,详该条。

  • 胎病脏寒

    病证名。出《普济方》卷三百五十九。指初生婴儿生后腹壁青脉暴露,时膨时减,按之虚软,呃呃作声,日夜不禁的证候。古人认为是由于儿在胎中,妊母恣食生冷过度,有时肠鸣,腹泻,儿受其气,因引起内脏虚寒而成。治宜

  • 增补方药合编

    朝医方书。李常和撰于1927年(丁卯梧秋)。本书着重论述藏府、经络、病机、五运六气、诊脉等生理、病因病理,太少阴阳四象的辨证论治。在《方药合编》的基础上,补遗方28个,诸伤门、杂方门、解毒门中药515

  • 眼昏

    证名。见《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十四。即目昏。详该条。

  • 交肠病

    出《本草纲目》。即交肠,见该条。

  • 蜀椒

    出《神农本草经》。即花椒,详该条。

  • 血不循经

    即血不归经。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