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格阳喉痹

格阳喉痹

病名。《景岳全书·杂病谟》卷二十八:“格阳喉痹,由火不归元,则无根之火,客于咽喉而然。其症上热下寒,全非火证。凡察此者、但诊其六脉微弱,全无滑大之意,且下体绝无火证,腹不喜冷即其候也。”俗称上热下寒喉痛。多由于过用攻伐之剂,或房劳伤精,致火不归元,虚火上灼咽喉。虽有喉痹,但有真寒假热之象,故云格阳,症见咽喉微痛,色红紫,口干不喜饮,低热,脉沉紧,或洪大而无力。治宜引火归元。方用镇阴煎加减;或用姜、附、归、地回阳于肾以温中,用芪、参、术、草,益气于肺以达外;或用知柏地黄丸等。

猜你喜欢

  • 卷子根

    见《分类草药性》。为乌桕木根皮之别名,详该条。

  • 芋苗花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 肺实

    由风寒、痰热、痰湿、痰火等病邪壅阻肺气所致。临床表现随病因不同而异。症见喘咳息粗,胸满胀痛,痰涎盛,咯痰稠黄或带血,或暴发失音等。《景岳全书》卷一:“肺实者,多上焦气逆或为咳喘。”

  • 茵陈附子干姜汤

    《卫生宝鉴》卷二十三方。附子(炮,去皮脐)三钱,炮姜二钱,茵陈一钱二分,白术四分,煨草豆蔻一钱,茯苓(去皮)、陈皮(去白)各三分,枳实(麸炒)、半夏(汤泡七次)、泽泻各半钱。为粗末,加生姜五片,水煎去

  • 东医四象新篇

    朝医方书。元持常编于1928年。分内、外两篇。内篇载太阳、太阴、少阳、少阴四象辨症、四象经验、四象脏腑全身疗在图。四象人用药266种;外篇载四象方剂219个,附验方66个。现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卫生局、

  • 生犀饮

    ①《医宗金鉴·眼科心法要诀》卷七十八方。犀角二钱,羚羊角、防风、黄芩、知母、茯苓、人参各一钱,桔梗一钱五分。为粗末,水煎,食后服。治伤寒病后,余热未清,过食辛热,两热合邪,以致瞳人散大,时见黑花,隐涩

  • 酱瓣半支

    见清·赵楷《百草镜》。为马牙半支之别名,详该条。

  • 解暑三白汤

    《杂病源流犀烛·六淫门》卷十五方。茯苓、泽泻、白术各二钱,生姜三片,灯草二十茎。水煎服。治冒暑作泻。

  • 土荜拨

    见《食疗本草》。为蒟酱之别名,详该条。

  • 余子敬

    【介绍】:见余士冕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