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症见齿缝疏豁不齐,又名齿疏。咀嚼时每有余物嵌入作梗。多因肾气不足或餐后挑剔成习,则齿缝愈疏。《仁斋直指方》:“齿者骨之所终,髓之所养,肾实主之。故肾衰则齿豁。”治宜培补肾元,用肾气丸加减。或用煅
骨科著作。王树梓主编。全书共8章,分总论、各论两部分。1~5章概述伤科学简史、关节基本结构、骨与关节常规检查、治疗原则、药物治疗等;6~8章以图解的方法分述上下肢骨折、四肢关节脱位等29种疾病的手法复
病证名。多因嗜酒过度,湿热结蓄大肠所致。初起宜清湿热,解酒毒。选用黄连丸、酒蒸黄连丸、约营煎、聚金丸、槐角丸之类。日久下痢脓血,腹痛不瘥,宜用乌梅丸、樗白皮散。酒湿从寒化者,宜用二术煎、四君子汤或葛花
证名。指头部感觉寒冷,或伴痛的病症。多因阴阳气血不足或风气偏胜所致。《罗氏会约医镜》卷六:“头上冷而畏风,或痛或不痛,属后天气血之不足也。经曰:‘头上诸病,求之于真阴、真阳而不得者,其病在脾、肺、肝三
即头摇。见《伤寒论·平脉法》。详头摇条。
见《吉林中药手册》。为北豆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是发生在下肢的一种湿疡。出《外科启玄》卷八。又名下注疮。多由风湿热客于肌肤所致。发于小腿足踝等处。急性者初起患部皮肤潮红,继起丘疹、水泡、瘙痒,破后黄水淋漓,浸淫成片,常对称发生,属湿热偏重;慢
【介绍】:明代医生。字沛然,号笠泽居士。华亭(上海市松江)人。编著有《藏府指掌图书》、《脉征》、《经穴指掌图》、《说疗》等书。
出《诸病原候论》卷三十五。即王烂疮。详该条。
治则之一。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深重复杂难以辨认的病证可从其表象而治之。如热极似寒,寒极似热,应顺其假寒、假热的表象,采用从治的方法。参见反治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