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气冲

气冲

经穴名。代号sT30。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气街。属足阳明胃经。位于腹部,脐下5寸旁开2寸处(《针灸甲乙经》、《素问·刺热篇王冰注)。一说“去腹中行当各三寸。”(《针灸资生经》)。布有髂腹股沟神经;并有腹壁浅动、静脉通过,外侧为腹壁下动、静脉。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萎等。直刺0.5~1寸。艾条灸5~10分钟。〔附注〕本穴位置,《针灸甲乙经》载:“在归来下,鼠鼷上一寸,动脉应手。”《千金要方》谓:“在归来下一寸,鼠鼷上一寸。”《素问·刺热篇》王冰注谓:“在腹脐下横骨两端鼠鼷上同身寸之一寸动脉应手。”其与腹正中线距离有2寸(《针灸甲乙经》)和3寸(《针灸资生经》)二说。今从《针灸甲乙经》和《素问》王冰注定位。②经外奇穴别名。《医学纲目》:“气冲在气海旁一寸半。”所指即经外奇穴气中,见该条。

猜你喜欢

  • 无阳证

    证名。指阳虚不能作汗之证。《伤寒论大全》卷四:“头痛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治宜再造散。参见亡阳证等条。

  • 三叶酸草

    见《备急千金要方》。为酢浆草之别名,详该条。

  • 产后恶血入肝

    病证名。指产后恶血入于肝经,出现手足瘈疭,筋挛抽搐的症候。吴悔菴《秘传内府经验女科》:“肝主筋,产后或加郁怒,致败血入于肝,手足瘈疭,筋挛抽搐,有似中风状者是。丹皮散主之(丹皮、防风)。”

  • 水雁

    见《现代实用中药》。为海龙之别名,详该条。

  • 尺肤诊

    观察尺肤部的色泽形态及按触该部了解其缓急、滑涩、寒热的诊察方法,又称“诊尺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汪石山认为:“既诊其三部

  • 近时十便良方

    方书著作。又名《新编近时十便良方》、《备全古今十便良方》,简称《十便良方》。40卷。宋·郭坦撰。刊于1195年。书名“十便”,指本书对读者有十种便利。主要以选用方药少而精,配合日常习见药品组成的原则,

  • 牵牛丸

    《杨氏家藏方》卷四方。炒黑牵牛子三两,延胡索、炒补骨脂各二两。为细末,煨大蒜研膏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葱须、盐煎汤送下。治冷气流注,腰痛不可俯仰。

  • 虫痔

    病名。《千金要方》卷十八:“蛲虫居胴肠之间,多则为痔。”《疡科选粹》卷五:“侵淫淫烂,岁积月累,蚀肠穿穴者为虫痔。”宜服蝟皮丸或黑玉丹。相当于痔疮病人兼染蛲虫者。

  • 麻仁滋脾丸

    即麻子仁丸,见该条。

  • 肾伤

    指肾脏伤损的疾患。《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医学从众录·虚痨》:“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