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贵州民间药物》。为扶芳藤之别名,详该条。
养生术语。指唾液。《医心方》卷二十七:“唾者凑为醴泉。”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为薏苡根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妊娠每日五更之时必起泄一、二次者,此由命门火衰不能运化水谷,书中谓之肾泄。治宜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大补脾胃为主,不可利小便反泄肾气,致伤胎元。……宜安胎神应丸。”(补骨脂、
类中风病证之一。因忧思过度,气机郁结而引起的类中风证。
见洗冤集录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蒲葵之别名,详该条。
古代对一般医生的称谓。出《素问·疏五过论》。汉代设医工长,是主管宫廷医药的官名。唐代有医工、针工等,职位在医师、针师之下,而在医生、针生之上。
见《湖南药物志》。为伸筋草之别名,详该条。
即舌中。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