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名。见《外科理例》卷三。多因肝经湿热而致。症见阴囊红肿坚硬而痛,或阴囊湿痒,全身寒热,尿道口有色白如脓的分泌物。治宜清热利湿化浊,用龙胆泻肝汤化裁。
湿润。《素问·气交变大论》:“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指四方有湿润的气候。
五不男之一。古时男子阴茎被割以至不能生育者,称之为犍。参见五不男条。
病名。《古今医统》:“此因脾胃积热,风邪相干,致患眼弦赤烂。”详眼弦赤烂条。
即舌謇。详该条。
病名。①《外科启玄》卷二:“……脾疔,又名曰黄疔,其形多生脾脏之部位,其症不食,多呕吐,其色黄,治宜泻黄散加解毒等剂。”②出《中国医学大辞典》。黄鼓疔之又名。见该条。
见《本草蒙筌》。为黄连之处方名,详该条。
见《滇南本草》整理本。为马尿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疡医大全》卷廿。又名火腰带毒。由风热壅于肌表而成。证同一般外痈。治用断毒截腰法:白及、雄黄各一两,研细末,鸡蛋清调敷,干则易之。余参见外痈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于翰林医官院,系一般下级医官职务,官阶从八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