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湿热蕴于大肠的病变。常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症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多见于结肠炎、痢疾。治宜清热燥湿。
古病名。《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五:水毒病,……一名水中病。”详水毒条。
见《江西草药》。为滴水珠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南北朝时期南齐医生。字元平。临床常兼用道术迷信治疗。
见麻科合璧条。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风热上攻,气机不利,清窍受扰者。症见头痛、鼻塞、耳胀痛、耳鸣、耳聋等。治宜疏风清热,佐以芳香通窍。用银翘散加减。参见耳聋条。
【介绍】:见罗知悌条。
见《中药通报》(5):205,1956。即蛤蟆油,详该条。
证名。脽,臀部。腰痛连及臀部。多因寒湿侵袭,气血瘀滞所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治参寒腰痛、寒湿腰痛、瘀血腰痛等条。
病名。《明易妇产诸证医方》:“胎鸣即子啼也。”详子啼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