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湿浊

湿浊

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故名。

猜你喜欢

  • 天星根

    见《广西中草药》。为岗梅根之别名,详该条。

  • 手髓孔

    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灸猥退风半身不遂法:先灸天窗……次手髓孔,腕后尖骨头宛宛中。”近代《针灸经外奇穴图谱》云即阳谷,属手太阳小肠经穴。

  • 腠理

    泛指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及皮肤、肌肉间隙交接处的结缔组织。分皮腠、肌腠、粗理、细理、小理、膲理等。是渗泄体液,流通气血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功能。《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清阳发腠理。”《金匮要略

  • 帝中风

    病名。帝中即悬雍垂。《重楼玉钥》卷上:“初起(悬雍垂)红肿作痛,生痰不能饮食,日久渐长大出来,甚有长出寸许,拦腰烂去半截,或帝中全行烂去者。”即帝钟风。见该条。

  • 肺痫

    病名。五痫之一。出《备急千金要方》卷五。可表现为多种症状。《医学入门·痫》:“肺痫,面白,吐沫,腹胀,牛吼。”《景岳全书》卷四十一:“面如枯骨,目白反视,惊跳反折,摇头吐沫,其声如鸡者曰肺痫。”《医林

  • 心下否(pǐ 匹)痛

    证名。出《素问·五常政大论》。心下,通常是指膈上部位;否,与痞同义,有闷满堵滞的意思。《诸病源候论》卷二十:“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绝,脏腑否塞而不宣通,故谓之否。”心下否痛,指膈上有痞塞胀满疼痛的

  • 赵廷海

    【介绍】:见赵兰亭条。

  • 火烧草

    见《履岩本草》。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 近内

    出汉·马王堆医书《五十二病方》。指房事。

  • 胎惊夜啼

    病证名。出《医学入门》。即夜啼之由于胎惊所致者。其症每于睡梦中惊醒,猝然肢体一弹而尖嚎作啼。夹寒则多见于下半夜,曲腰伏卧,眼目上视,手足抽掣;夹热多见于上半夜,仰身汗出,面赤身热。夹寒者,益黄散;夹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