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热嗽

热嗽

病名。指邪热犯肺或积热伤肺所致的咳嗽。《外台秘要》卷九:“热嗽者,年少力壮,体气充满,将息伤热,积热所成,故致热嗽。”《圣济总录·咳嗽门》:“热嗽之状,嗽而少涎。由邪热熏于上焦,客于肺经,使津液内燥,搏于咽嗌喉咙不利,随其呼吸而咳嗽也。”《证治要诀》卷六:“热嗽,咽喉干痛,鼻出热气,其痰嗽而难出,色黄且浓,或带血缕,或带血腥臭,或坚如蛎肉。”方用金沸草散旋覆汤等。亦有伤于暑热所致者。《洁古家珍·咳嗽》:“夏月嗽而发寒热者,谓热嗽。”《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热嗽,伤于暑热而得嗽也,其脉数,必兼口燥声嘶烦热引饮,或吐涎沫,甚至咯血,宜洗肺散,芩半丸,黄连化痰丸。”又指咳嗽饮水暂止,或酒后嗽甚者。《赤水玄珠》卷七:“饮水一二口而暂止者,热嗽也。……热嗽以小柴胡汤。”又:“凡饮酒后嗽甚者,热嗽也。”参见热痰嗽伤热咳嗽伤暑咳嗽等条。

猜你喜欢

  • 噫气

    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即嗳气。《证治准绳·杂病》:“噫气,《内经》所谓噫,即今所谓暖气也。”详该条。

  • 武台

    ①小儿头面部望诊的部位。即耳前锐发下,平耳壳根前方,相当和髎之处。明·方贤《奇效良方》:“太阳脉红至太阴,内外有热,又连文台,热极不解;至武台,渐生变证。”②推拿穴位名。即虎角。见该条。

  • 乱气

    ①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互相干扰。《灵枢·阴阳清浊》:“清浊相干,命曰乱气。”②气血逆乱。《素问·四时刺逆从论》:“逆四时而生乱气。”

  • 刺激区

    现代针灸术语。与刺激点比较而言。因其刺激部位是一个面而不是一个点,故称。如皮肤针、腕踝针、头针等常用这个名称。

  • 月使

    出《脉经》。指月经,详该条。

  • 经行尿频

    病证名。指经行期间小便次数增多,甚者日数十次。多由肾阳虚和湿热内结所致。若因肾虚膀胱失约,气化无力,症见经行小便频数,形寒肢冷,腰膝酸软,便溏浮肿,治宜益气固肾,收摄膀胱,方用缩泉丸加味。若因阴虚火旺

  • 汪绂(fú 福)

    【介绍】:清代医家。字双池。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辑有《医林纂要探原》一书(1758年),论述医理及本草药性,强调阴阳五行、四时、六气等古典医理,主张诊病需要逐本。

  • 李助

    【介绍】:东汉时医家。号翁君。曾著有《经方颂说》,不传。

  • 满月

    出《外台秘要》卷三十三。通常指分娩后一个月。也有的认为一月为小满月,两个月为大满月。张仲远《产孕集》:“产后一月俗谓之满月,二月谓之大满月。”使产妇在此期间可以得到休息和恢复体力。

  • 悍热

    强悍的邪热。《侣山堂类辨》卷上:“阳明乃燥热之腑,不得太阴之湿化,则悍热之气更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