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之一类。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情过度,使气机紊乱,脏真损伤而成为致病因素。《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人之常性,动之则先自脏腑郁发,外形于肢体,为内所因。”参三因条。
病名。《外科启玄》卷七:“因疮忽黑烂,出黑水是也。”泛指患漏有如上症状者。
病证名。出《灵枢·热病》。瘴,引纵也。谓宜近而引之远,宜远而引之近,皆为牵掣也。此处指目牵动感。
见《药材学》。为蜈蚣之别名,详该条。
《杂病源流犀烛·面部门》卷二十三方。薏苡仁、汉防己、赤小豆、炙甘草各一钱半。水煎服。治风热及唇核。
病名。出《证治准绳·疡医》卷三。即虎口疔。见该条。
见《草药手册》。为木芙蓉花之别名,详该条。
遏,抑郁、阻遏。即热被郁遏于内。参热郁条。
按诊。病人自觉足胫冷,或医生按之较正常冷,主阳虚。
病名,见《古今医鉴》卷十二。又名儿枕块、儿枕不安、块痛、产枕痛、血枕痛、血块痛、血母块、产后儿枕腹痛、产后腹中块痛等。多因产后败血未尽,或风寒乘虚侵袭胞脉,血被寒凝,瘀血内停所致。恶露未尽者,症见小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