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痒风

痒风

病名。一种全身瘙痒性皮肤病。《外科证治全书》卷四:“遍身瘙痒,并无疮疥,搔之不止。”由风、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所致;或血虚肝旺,生风化燥,肌肤失养而得。临症皮肤无原发疹。遍身瘙痒,夜间尤甚,常搔抓至皮破津血。由于过度频繁搔抓,皮肤可见抓痕血痂,色素沉着及苔藓样变。常因瘙痒而致夜寐不安、纳差、精神不振。治宜祛风清热利湿养血平肝。内服消风散,或当归饮子加减。外用地肤子苍耳叶、浮萍等煎汤温浴。类似皮肤瘙痒症。

猜你喜欢

  • 棕鱼

    见《本草纲目》。为棕榈花之别名,详该条。

  • 大雁功

    气功功法。模仿大雁动作姿态及生活习性而编练的一套动功功法,又称大雁六字功。由沈鹤年编创。共分七节,主功为大雁起落。“六字”的六节分别为:肝功,前后展翅;心功,抱颈颠顶;脾功,托天降地;肺功,大雁拍水;

  • 经行发狂谵语

    病证名。《陈素庵妇科补解》:“经正行发狂谵语,忽不知人,与产后发狂相似。缘此妇,素系气血两虚,多怒而动肝火,今经行去血过多,风热乘之,客热与内火并而相搏,心神昏闷,是以登高而歌,去衣而走、妄言谵语,如

  • 土疳

    病名。《证治准绳·杂病》:“土疳证谓睥上生毒,俗呼偷针眼是也。”即针眼。详该条。

  • 小儿诸虫

    病证名。小儿肠寄生虫病,以蛔虫、蛲虫、姜片虫、绦虫、钩虫为多见,尤以蛔虫、蛲虫病发病更为普遍。这些肠道寄生虫病,轻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重者可危及生命。因小儿接触污染的环境机会多,虫卵通过食物或蚴虫接触

  • 中西汇参医学图说

    书名。2卷。清·王有忠撰于1906年。本书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参照西医解剖图,着重阐述脏腑结构及功能。列有各脏分合图、十二经穴位,并论及各脏腑病理治法及备用诸方。

  • 肺虫病

    病名。九虫病之一。见《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普济本事方·诸虫飞尸鬼疰》:“肺虫如蚕。……惟肺虫为急,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参痨虫病条。本病与肺吸虫病

  • 乐令黄芪汤

    见《瘴症指南》卷下。即乐令建中汤,见该条。

  • 手心毒

    病证名。出《疮疡经验全书》卷四。又名掌心毒、病穿掌、贫子盂、擎珠毒、擎疽、擎珠疽、穿窟、天蛇、穿掌毒、穿掌疽、瘭疽、手心痈、手痈、穿板疔、并与托盘疔互称,或称托盘疽;偏于掌边者,又名穿掌毒、穿埂毒、鹚

  • 小横纹

    推拿穴位名,出《小儿按摩经》:①指小指与手掌交界处的横纹,能退热除烦,治口唇破烂,与肾水穴、六腑穴结合使用,治大便不通,小便赤涩、肚腹膨胀等症,《小儿推拿广意·阳掌十八穴疗病诀》:“小横纹,掐之退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