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为疠风兼证。出《疠疡机要》卷三。由肝经血虚,风热内起所致。可见口眼斜,手足抽搐,眉棱痒动。宜补肝滋肾。内服加味逍遥散或六味地黄丸。
见清·翟良《痘科类编释意》。即痘痂。详该条。
病名。见《郑氏女科真传·胎前杂症》。指妊娠期乳汁自出。即乳泣。详该条。
病名。出《世医得效方》卷十九。即缠腰火丹。详该条。
病证名。指精神情志伤损的疾患。《灵枢·本神》:“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腰脊不可以俯仰屈伸,毛悴色天。”《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参见七伤条。
麻风专著。4卷。明·沈之问辑于1550年。内容有麻风病(风癞)的病因、三十六风、十四癞及其与经络的关系、治疗方剂249首等。书中较详细地叙述了麻风病的辨症和治疗。建国后有排印本。
东汉医官,约生活于公元一世纪。太医。一日从猎上林苑,暮宿殿门下,寒疝病发,告人以火熨其背。因求火不得,大臣邓训以口嘘背,同辈共嘘,至朝遂愈。
脉象之一。脉来有歇止,有生理性与病理性之别。参见促脉、结脉、代脉条。
综合性医书。宋·刘信甫编。20卷。刊于1216年。本书以论述病证为主,共分诸风、诸气、伤寒、虚劳、妇人、疮疡、小儿等共20门。作者自称每门病证所述诸方“各有事件引证,皆可取信于人”。全书选方颇多,其中
病名。由感受漆毒而发生的皮肤病。出《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五。又名漆咬。因禀性畏漆,感受漆气而成。多发生在暴露部位,接触的皮肤突然焮热作痒,起小丘疹及水泡,抓破则糜烂流水;重者可遍及全身,并见形寒、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