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西药用植物图志》。为肾蕨之别名,详该条。
见《四诊抉微》卷三。即十三指形。详该条。
见清·赵其光《本草求原》。为棕榈皮之简称,详该条。
病名。出《刘涓子鬼遗方》卷一。又名敦疽、足指发。即除大指(趾)外发于四趾之脱疽。证治见脱疽条。
①经穴名。代号GB37。出《灵枢·经脉》。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缘处。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分支。主治小腿痠痛,下肢痿痹,偏头痛,目痛,夜盲,近视,癫痫,
病证名。①指伤寒阳明病而见头痛者。《兰室秘藏·头痛门》:“阳明头痛,自汗发热,恶寒,脉浮缓长实者。升麻,葛根,石膏,白芷为主。”②头痛而在阳明经脉循行部位者。《冷庐医话·头痛》:“属阳明者,上连目珠,
病名。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六。即五色丹。见该条。
病名。出明·张洁《仁术便览》卷四。即红丝疔。见该条。
病证名。见《太平圣惠方》卷三十三。即蟹睛,离睛。详蟹睛条。
病名。见《医学准绳六要》。系指耳聋之因于气闭者。详气闭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