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张氏医通》卷十。即盘肠生。详该条。
见《泉州本草》。为鹿角草之别名,详该条。
以口部外形的六种变化,作为辨证的参考。①张(口开不闭),主病虚。②噤(口闭不开),主病实。③僻(左右斜,口角缓急),主肝经风痰。④撮(上下唇紧聚),主邪正交争,正虚邪盛。⑤振(寒栗鼓急,上下振摇),
病名。即呷嗽。见《外台秘要》卷九。详呷嗽条。
见《上海常用中草药手册》。为金荞麦之别名,详该条。
见《普济本事方》卷一。又名中脏。详该条。
【介绍】:见朱纯嘏条。
【介绍】:清代藏医学家。系藏医北方学派医家,著有《医学通义》一书。
骨名。出《灵枢·五变》。解剖学同名骨。在眼眶的下外侧,左右各一。
①指髌韧带两侧与股骨和胫骨内、外侧髁所构成的凹陷处。②经外奇穴名。出《千金要方》。别名膝目。位于膝部,当髌韧带两侧与股骨和胫骨内、外侧髁所构成的凹陷处,左右共4穴。有隐神经的髌下支及胫,腓总神经的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