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明代医家。字鲁济。瓯宁(今福建建瓯)人。精于医术,在当地闻名,曾集有《经验良方》10卷,已佚。
①指月经的周期。一般以二十八天左右为一个月经的周期。但由于个人的体质、年龄、气候、地区和生活条件的不同,月经周期也会有所差异。所以在二十一天和三十五天之间的,也属正常范围。②指月经的持续时间。一般为三
见医门要诀条。
《秋温证治》方。金银花、焦栀子、连翘各9克,薄荷、豆豉、蝉蜕各4.5克,鲜芦根24克,桔梗1.8克,鲜浮萍30克。水煎服。治太阴秋温,发热脉数,骨节酸或不酸,自汗或无汗,口渴或不渴。如自汗者,去浮萍、
严寒的气候能伤害人的经脉。《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并治》:“极寒伤经,极热伤络。”因寒邪侵入,留滞于经络筋肉关节,使经络踡缩,气血运行受阻之故。
【生卒】:1461~1556【介绍】:明代女医家。字允贤。江苏无锡人。生平事迹未详。著有《女医杂言》一书。
针灸著作。原名《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皇甫谧撰于259年左右。共10卷,后改编为12卷,128篇。本书是将《素问》、《针经》(即《灵枢》古名)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分类合编而成。主
出《神农本草经》。一种药物能减弱另一种药物的性能。如生姜恶黄芩,因黄芩能减弱生姜的温性。
指面部作肿。与面浮属虚者相对而言。《素问·平人气象论》:“面肿曰风。”多因食后冒风,或风热相搏,上攻头面所致。治疗以祛邪为主。《医学入门》卷五:“面肿乃食后冒风所致,能食者风虚,面麻木,牙关急搐,升麻
书名。又名《痘疹专门秘授》。2卷。清·董维嶽撰,董上贲校补。刊于1762年。本书选辑《痘疹金镜录》及《保赤全书》二书之精要,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写成,内容较为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