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称燥火。指感受燥气,津液耗伤,以致化热化火。《时病论》:“若热有汗,咽喉作痛,是燥之凉气,已化为火。”症状尚可有牙龈肿痛,耳鸣,或鼻衄、干咳、咯血等。治以清热生津为主。
见《安徽中草药》。为水龙骨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勉学条。
病名。出《疡科心得集》卷上。即手心毒。见该条。
病名。出《圣济总录》卷一百二十八。即胃脘痈。见该条。
【介绍】:见孙一奎条。
病名。①又名发风丹,出《幼幼集成·斑疹瘾疹证治》。瘾疹多属于脾,以其隐隐在皮肤之间,发而多痒,或不红者,为脾经感受风邪所致,称为风丹。用加味羌活散(羌活、前胡、桔梗、薄荷、枳壳、天麻、白芷、川芎、蝉蜕
见《本草纲目》。为石榴根之别名,详该条。
见《中药材手册》。为金银花之处方名,详该条。
证名。黄乔岳《眼科全集》:“此症因肝虚,故受克而泪横溢出,点滴如梅花碎地之状。”参见流泪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