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名。出《素问·异法方宜论》。挛为曲而不伸之状,常与拘、急并称,如拘挛、挛急、多属筋病。可分虚实寒热四证。《证治准绳·杂病》:“《内经》言挛皆属肝,肝主身之筋故也。……有热,有寒,有虚,有实。”虚挛多
病名。即穿腮毒之简称。详该条。参见骨槽风条。
指肌肉、脂肪肥厚的人。《素问·异法方宜论》:“西方者……其民华食而脂肥。”
眼科金针开内障八法之五。指将混浊之晶状体拨离原位,置于玻璃体前下份。《目经大成》卷二:“神龙既见,雾雨潜兴,闭目片刻,则风雷自息,然后重截云头,轻收虹脚。”参见拨内障手法条。
【生卒】:十五世纪【介绍】:明初医家。字处仁,浙江金华人。精于医术,研读很多古代医书,曾学医于名医朱震亨。1389年迁居安徽定远县。1406年参与并督管编修《永乐大典》中有关运气方面的内容。卒年八十四
上、中、下焦同现虚寒的病证。上焦心肺的虚寒,可见精神不守,气短不足,语声不扬;中焦脾胃的虚寒,可见腹痛,肠鸣,洞泻下利,腹满喜按;下焦肝肾的虚寒,可见大便洞泄,小便清长,或遗尿,腹满身重。
病名。指妊娠期出现发热恶寒,头痛鼻塞,有汗或无汗等病证。由于孕妇体虚,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邪气束表,营卫失和,正邪相争,肺失宣畅引起。风寒感冒:证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声重流涕,身无汗,脉浮紧或浮滑,
指大便排出垢腻腐败物质。可见于热泻、热痢等病。《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大肠有寒者,多鹜溏;有热者,便肠垢。”《医学入门》卷五:“肠垢即热泻,鸭溏即寒泻。”《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由
病证名。指手厥阴心包经经气异常而致的病症。《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是主脉所生病者,烦心,心痛,掌中
出《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为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之总称。是中医在《周易》“阴阳太少”理论的基础上对阴阳的进一步划分,即在少阳与太阳之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