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象。脉伏而搏指。《素问·经脉别论》:“太阴藏搏,言伏鼓也。”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为三十六荡之别名,详该条。
见《金匮要略》。即走马汤,见该条。
出《肇庆志》。为杧果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肘后备急方》卷四。①即反胃,亦称胃反。详反胃、胃反条。②指大便溏利,每食必吐之膈症。《医宗己任篇·膈症》:“有一种大便甚利且溏,每食必吐,是名翻胃。王太仆云: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八味丸主之。
见《杂病源流犀烛·内伤外感门》卷二十一。即沉香丸,见该条。
①刺法名。指出针时左右摇动针体的方法。《针经指南》:“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动摇而出是也。”其摇而出针,开大针孔,以泄邪气,泻法用之。本法源于《灵枢·官能》:“摇大其穴。”②推拿手法名。见《诸病源候
病名。出《外科真诠》卷上。即腕痈。见该条。
见《湖南野生植物》。为博落回之别名,详该条。
病证名。此由患疫喉火邪结于肺胃所致之气促症状,为肺气欲绝之候。若喉烂甚者尤危。详疫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