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见《中药志》。为白芥子之别名。②出《孙天仁集效方》。即芥子。各详该条。
出《难经·三十五难》。即胆。因胆所贮藏的胆汁清而不浊,故名。
①呃逆之古称。《灵枢·杂病》:“哕,以草刺鼻,嚏而已。”《证治准绳·杂病》:“呃逆即《内经》所谓哕也。”参见呃逆条。②指干呕。《此事难知·呕吐哕胃所主各有治平》:“哕属少阳,无物有声,乃气病也。”《医
见《湖南药物志》。为苍条鱼鳖之别名,详该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见《江西草药》。为佛甲草之别名,详该条。
痿证之一。因痢后亡阴,或积瘀不清所致。《证治汇补·痿躄章》:“痢后痿:痢后脚软胫疼或膝肿者,此下多亡阴所致,宜补脾兼升举之剂。……间有痢后兜涩太早,积瘀不清,下注隧道经络而成痿者,此又当行气逐瘀,与前
【介绍】:见注市条。
病名。即喉痹。《本草纲目》马鞭草附方:“马喉痹风,躁肿连颊,吐血数者。马鞭草一握,勿见风,截去两头,捣汁饮之良。”
见《海南岛常用中草药手册》。即鬼灯笼,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