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诗词>中医中药>中医百科>神验锦鸠丸

神验锦鸠丸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菊花、煅牡蛎各五钱,肉桂二两,瞿麦蕤仁(去皮)、草决明羌活各三两,茯苓四两,炒蒺藜(去皮)、细辛防风黄连各五两,斑鸠(去皮毛肠嘴爪,文武火连骨炙干)一只,羯羊肝(竹刀劈,炙焦)一具,蔓荆子(蒸一伏时,晒干)二升。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五十丸,空腹温开水送下。治抱轮红,症见眼病日久白睛微变青,黑睛稍白,黑白之间赤环如带,视物不明,昏如雾露中,睛白高低不平,色不光泽,口干舌苦,眵多羞涩者。

猜你喜欢

  • 铁蜈蚣

    见《安徽中草药》。为水菖蒲之别名,详该条。

  • 湿泻

    病名。见《丹溪心法·泄泻》。又名濡泄、洞泄。指湿伤脾胃所致的泄泻。《证治要诀·大小腑门》:“湿泻,由坐卧湿处,以致湿气伤脾,土不克水。梅雨阴久,多有此病。宜除湿汤吞戊己丸,佐以胃苓汤。重者宜术附汤。如

  • 漏带

    病证名。①先下血而后带下淋沥不断。《证治要诀》:“有带疾愈后一二月或再发,半年一发,先血而后下带,来不可遏,停蓄未几,又复倾泻,此名漏带,最难治者也。”②指带下如同经血漏下之势(《竹林女科》)。

  • 蜀椒

    出《神农本草经》。即花椒,详该条。

  • 傅青竹

    【介绍】:见傅山条。

  • 十二刺

    《内经》刺法分类。又称十二节刺。《灵枢·官针》:“凡刺有十二节,以应十二经。”指针刺方法可分为十二节要,以适应治疗十二经的不同病症。计分偶刺、报刺、恢刺、齐刺、扬刺、直针刺、输刺、短刺、浮刺、阴刺、傍

  • 稻蘗

    出《本草纲目》。为谷芽之别名,详该条。

  • 龟头

    即阴茎头。因其状似乌龟的头,故名。

  • 道藏

    书名,为一大型丛书。约成书于宋代(960~1279年间),系道家仿佛家的大藏经编辑而成。内容庞杂,包罗甚广,不少是专为祈祷神仙的,有些是子书,也有医书。《内经》、《千金方》亦被包括在内。其他如炼丹、服

  • 五色丹

    病名。出《诸病源候论》卷四十九。又名油肿赤硫丹、五色油丹。小儿丹毒之一。系因风毒之热及盛衰变化之不同,其丹色之改变亦异,故名五色丹。治宜大黄、芒硝、栀子、黄芩、干蓝叶、商陆各等分,为细末。水调涂,或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