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指感受风冷而致腹痛。《症因脉治·腹痛论》:“风气腹痛之症,风冷着腹,即患腹痛,或发寒热,腹中攻注,或腹中作响,大便作泻,此风气腹痛之症也。”多因风寒侵袭肠胃,传于太阴所致,治宜疏散温中为主。寒
针灸著作。有一卷本及三卷本两种,内容全同。本书约为北宋末书商抄录《太平圣惠方》卷100中的《明堂灸经》及《小儿明堂灸经》的全文,改题此名刊行者。原书系唐代佚名氏撰,书中分别记载成人及小儿常用要穴的灸治
【介绍】:隋代外科医家。撰有《疗痈疽诸疮方》二卷。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又名血脐。指断脐后,脐部有血渗出,经久不止。可因患儿脐带粗大,干缩后,所缚的结松脱而出血;或因胎热内盛,迫血妄行而致。大多在出生后第一星期,脐带脱落的前后发现。如出血无其他症状
参见小儿则条。
见《全国中草药汇编》。为星星草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宋代人。生平不详。撰有运气著作《天元秘演》10卷,已佚。
【介绍】:见田云槎条。
古刺法。出《灵枢·官针》。即关刺。详该条。
病名。见《陈素庵妇科补解》。即妊娠中湿。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