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手法。上,是指整复或复位之意;骱,即关节之意。又称复位手法,是运用手的技巧将脱臼之骨复其原位。《伤科补要》卷二:“夫接骨入骱者,所赖其手法也,两手安置其筋骨,仍复于旧位也。”不同部位的脱臼,其手法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地蜂子之别名,详该条。
见《贵州民间方药集》。为杜鹃花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指痈之大者。《诸病源候论》卷三十二:“肿一寸至二寸疖也,二寸至五寸痈也,五寸至一尺痈疽也,一尺至二尺者名曰竟体痈。”证治见外痈及有头疽条。
见友渔斋医话六种条。
书名。6卷(即《医宗金鉴》卷50~55)。本书以七言歌诀加注的形式介绍诊察儿科病证的要领及小儿初生后各种杂病的证治。论述比较简要,选方切于实用;并附面部望诊图、虎口三关脉纹图等。
刺法名。指入针后,摇动针体并结合提插、捻转,以使气行的方法。《针经指南》:“动者,如气不行,将针伸提而已。”《针灸问对》:“凡下针时,如气不行,将针摇之,如摇铃之状,动而振之,每穴每次须摇五息,一吹一
即金液丹第二方,见金液丹条。
方书。清人编撰,撰人不详。刊于1809年。此书汇辑各科秘验方,简便易求。分通治、急救、解毒、内科、女科、幼科、外科七门,录治疗168证,用方289首。卷末附《续集验良方》两集,载方67首。后附《保婴易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即狗舌草,详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