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广东中草药》。为穿破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见《伤科补要》卷二。即踝关节脱臼。详脚盘出臼条。
证名。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古称上气、喘息,一般统称气喘。以呼吸急促为特征。发病多与肺肾有密切关系。《类证治裁·喘证论治》:“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
见《生草药性备要》。即芋头花,详该条。
七情郁证之一。见《类证治裁》卷三。《张氏医通·惊》:“惊则气乱,郁而生火生涎,涎与气搏,变生诸证。”症见短气、自汗、眠多异梦者,宜用温胆汤、远志丸、龙齿清魂散等方。若见胆怯神迷者,宜用人参、枣仁、茯神
病证名。出《医学纲目》。风湿郁结经络,津液输布失常,凝滞为痰,则见四肢痿痹,屈伸不便,如果眼皮及眼下有烟灰样黑色者,则为痰之确证,宜从痰湿施治。
①指肝。五脏合五行,肝属木,故名。②推拿部位名。见肝经条。
经穴别名。出《针灸甲乙经》。即京门,见该条。
即胎生青记。详该条。
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即头风摩散,见该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