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中草药》。为火秧竻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多由感受时邪,毒袭心肺所致。症见其舌状如羊之舌伸出口外,故名。舌斜左,眼亦斜左,舌斜右,眼亦斜右。初起必胸膈痒痛,日久不治。邪正相拒,满身胀痛。结合全身情况辨证施治。
①指强盛的风邪。《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②指血虚生风。《灵枢·刺节真邪》:“大风在身,血脉偏虚。”③即疠风。《素问·长刺节论》:“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
见《药材生产手册》。为柽柳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俗名麻脚瘟。指感受沙溪毒所致的病症。《医略十三·沙蜮第十二》:“其病与伤寒、温疫、霍乱、瘴气相类,但手足逆冷者是。甚至手足麻木不仁,冷过肘膝。……沙毒流行,两足先麻木,当时流俗名麻脚瘟。继之腹痛
病名。见《秘传眼科龙木论》。又名冰翳。其障“如冰冻坚实,傍观透于瞳神内”(《张氏医通》卷八)。属圆翳内障范围,详该条。
【介绍】:清代医家。字鹤山。江苏无锡人。于1805年与高秉钧、姚志仁合纂有《景岳新方歌》一书。
【介绍】:明代官吏。号柏斋。怀庆(今河南北部)人。1502年中进士,曾任南京右副都御史等官职。他认为医学可以养生,强调士大夫如果不留心医药,一旦有病,由庸医治疗,将要误事。所以在官事余暇,留心养生之术
证名。指有邪有滞的痞症。多由湿浊内阻,寒滞脾胃,痰食内结,或肝气郁遏或外邪内恋所致。《景岳全书·杂证谟》:“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症见胃脘痞塞满闷,伴有呕逆,大便秘结,甚则疼痛不能饮食。治宜调气
病名。膈虫即弱虫。《诸病源候论·九虫病诸候》:“弱虫又名膈虫。”详弱虫病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