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良医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宋代医官职称。隶属翰林医官院,官阶正七品。参见翰林医官院条。
出《神农本草经》。为天花粉之别名,详该条。
出《日华子诸家本草》。即龟版,详该条。
出《药性论》。为砂仁之别名,详该条。
小儿指诊法十三指形之一。详十三指形条。
即肌腠。《素问·生气通天论》:“陷脉为痿,留连肉腠。”详肌腠条。
病名。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为九疸之一。因饮食过度,醉酒劳伤,脾胃有瘀热所致。症见身面发黄,渴而数便。参见黄疸有关条。
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为爬山虎之别名,详该条。
见《云南中草药》。为拔毒散之别名,详该条。
病名。①指湿气盛而成痹者。见《金匮要略·痉湿喝病脉证并治》。又名着痹、肌痹。《证治准绳·杂病》:“湿痹者,留而不移,汗多,四肢缓弱,皮肤不仁,精神昏塞。”《症因脉治》卷三:“湿痹之症,或一处麻痹不仁,
即中血脉,属中风证之一类。《张氏医通·中风门》:“口颊僻,乃风中血脉也。”详中血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