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刺法名。《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余闻刺有五变,以主五输。”有二义:①指四时变化和五俞穴相配合进行针刺,即冬刺井,春刺荥,夏刺输,长夏刺经,秋刺合,“是谓五变,以主五输。”②指五类疾病与五输穴相
①指唾液。《本草纲目·口津唾》:“人舌下有四窍,两窍通心气,两窍通肾液,心火流入舌下为神水,肾液流入舌下为灵液。”②汞的别名。
见证治百问条。
见《本草纲目》。为青葙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见吴尚先条。
病名。清·黄庭镜《目经大成》卷二:“此症世又呼偷针眼。”即针眼。详该条。
见《广东中草药》。为鸡骨草之别名,详该条。
见《广州植物志》。为白背三七之别名,详该条。
【介绍】:隋代养生家。字文休。撰《帝王养生要方》6卷。
①《证治准绳·类方》第五册方。川芎、郁金、荆芥、薄荷、红豆各等分。入盆硝适量,为细末,每次少许,搐鼻内。治风热上攻,头目眩痛,鼻塞牙痛。②《杂病源流犀烛·身形门》卷二十五方。蔓荆子、青黛、川芎各一钱二